你访问的是: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进会 !
宜宾市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老兵档案 - 宜宾市
肖静江
发布时间:2021-03-18 发布者:



姓名:肖静江
出生日期:1929年
籍贯:四川
现住址:四川宜宾
个人从军简历
1943年在军政部第二临教院(宜宾县喜捷)当护理。院长马司公。
1944年底保送泸州203师,分配到203师野战医院当护理。院长张渝渭。
1945年调入伞兵总队4大队16中队,驻昆明岗头村。年底调南京接受蒋介石检阅后驻防南京郊区(离京10公里)岔路口伞兵总队。
1946年复员回乡。几月后又动员出去打仗,到广州部队63师152旅1营3连任连指导员。后因得阑尾炎,辗转回到四川壁山野战医院。
1949年底随44军罗广文部在壁山牛角丘起义。被资遣回乡。
肖静江口述:我1929年生于大塔乡一小商家庭。五弟兄。读新学高小一期后便辍学,即1943年正月14岁便经朋友介绍到喜捷(牛屎碥)伤兵医院当看护。该院是军政部第二临教院,时有伤残官兵二千余人,医官护士三十余人,不时有重伤员转来,都是从前线或是敌占区野战医院转来的。记得时任院长马司公(时约50岁,不知是否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锡钧),医务主任郭友三(东北人,曾在张学良部任军医,参与“西安事变”),医官孙季英(内外科都很在行)。分伤官队、士兵队。牛口坝住的是伤官队,约二百人;中坝子住的是第四伤兵队,李家祠堂住的是第二伤兵队,门诊部也设在李家祠堂;喜捷街上禹王宫等庙宇里住的是第三伤兵队;南华宫是院本部,作为办公及普通医护人员宿舍;院长及高级医官住在镇背后的李家坡(刘文彩四大诸侯李国卿的公寓)。
        我在第二伤兵队学看护,做着送药、打针、护理等工作。伤员有的断腿缺胳膊。至今还记得一位姓马的班长,手臂负伤子弹未取出来,需得让人去帮助他活动臂部;一个叫何德全的伤员,大腿处截肢,杵着拐棍单腿行走。
       1944年年底,号召知识青年志愿从军,伤兵医院保送我与一位叫柳寿宇(父是伤兵队长)的青年去泸州参加203师青年军。我们区县的学兵到宜宾县城集结,去时在县府街东门报到,住宿在匡时街国泰旅馆,四层楼都注满了,吃饭到小北街川西南饭店。住了十多天,期间,组织我们学习,还教唱歌。临行前三天,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家集合在小北街至东街交集的口子上,临时搭起台子,由县长等官员讲话。接着游行四大街。一部县城跑柏溪的煤炭车贴着大幅标语载着广播喇叭走前开道;大约有一千几百名学兵戴着大红花随后。街道张贴着巨幅标语,男女老少夹道而立,鼓乐、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我们也唱起刚学会的军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我们是忠勇爱国的好男儿,拿起枪,挺起胸,拿起枪杆上战场,跟鬼子决一死战……(时间久远,歌词记得不太清楚了)
        三天后,我们从合江门码头搭乘民生公司的两艘轮船,一艘好像是“民本”,到泸州。家属亲友及同学同事都赶来送行,码头及沿河坎都是送行的人,有的还擦着眼泪。
       我们到泸州陈溪口203师师部报道,我同八九个小青年分配到203师野战医院当护理。该院设在泸州城区白塔寺附近的刘军长公馆。院长张渝渭,外省人;医院住满了伤员。不久我同其他一千二百个学兵被调到伞兵总队4大队16中队。汽车运送我们到云南昆明岗头村,学伞兵基础知识,学跳伞。训练几个月后送到昆明巫家坝机场实习。1945年抗战胜利后,年底,我们离开云南乘船经湖南长沙、洞庭湖,湖北汉口,到南京接受总司令蒋介石检阅。后留驻于南京郊区(离京10公里)岔路口伞兵总队。
1946年复员回乡。一个月后又被动员出去打仗,经南京、苏州、抵常州到新闻班培训,分到广州部队63师152旅1营3连任连指导员。后因得阑尾炎,从上海江湾、南昌吉安野战医院,转入四川壁山医院。1949年底随44军罗广文部在壁山牛角丘起义。因阑尾炎术后伤口未好,不能继续从军,便被资遣回乡。
       从此在乡经营小百货、副食生意。文革中,被造反派抄家,将珍存的国军军服、证件、抗战胜利纪念章等全部抄走,还被以反动伪军官挂牌游斗、捆打。家人受牵连,尤其是子女入学就业都受影响。
后经统战部落实政策现有每月700余元的生活费。患有冠心病,老屋年久失修已呈坍塌状。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如能获得一枚抗战纪念章,以给后人一个交代。
记得当年出去从军的战友有:张正模,家住宜宾城武庙街;欧阳煜,宜宾思坡乡人,已故;陈世余,家住泸州小市中码头23号;熊金国,泸州人;黄芜,泸州人;何立,泸州人;蔡国光,资阳人;叶洪孝,成都人;柳群,伤官,后到台湾去

上一条:余海均
下一条:熊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