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春节漫漫长假,本以为朋友圈会晒满各种家宴、风景照。谁知半路杀出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抢占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当然,人们对拥有巨大破坏力传染病的关注是必要的。但长期只看一种内容,难免会产生疲态,甚至麻木。这时,阅读一篇充满故事性的推文不妨是一个换脑的好选择。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忆父亲—— 一名新一军报务员在印缅战场(上)》,作者是抗日战争纪念网的通讯员曹丽萍女士,文章里表现的英雄品质正是我们现在面对疫情所需要的,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与学习开始阅读吧。(因为原文篇幅较长,因此会分批发布)
我的父亲曹正清(曾用名曹登庠)1926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四川省(今为重庆)荣昌县路孔镇曹家坝,1942年4月不满16岁的父亲就参加国民革命军,成为通六团一名无线电报务员,同年11月,远赴印缅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在美国无线电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毕业后,在新一军总部工作,成为孙立人将军的报务员,负责与重庆方面联络。
曹正清|图片来自丁建怀
1945年6月30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父亲跟随孙立人将军回到祖国广西南宁驻扎,跟随部队先后接收广州、香港,然后乘船北上,秦皇岛登陆以后,途经锦州,接收沈阳、长春。在长春,父亲所在电台代表国民政府接收关东军司令部电台。内战结束时,集体起义,经历了解放团改变“政治身份”,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把青春和汗水贡献给北大荒这片沃土!
2015年9月3日父亲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 2015071262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是幸运的,等到国家认可的这一天!
曹老于2015年所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曹老于1997年所获北大荒功勋章
2018年6月15日,父亲曹正清老人在民革沧州市委领导、关爱老兵志愿者和家人的陪伴中,安详离世,用父亲的话说,去见马克思了!
一个小人物在家国命运转变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无私无畏的爱国情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是父亲曹正清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我们怀念他,去追忆父亲在印缅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父亲像所有热血青年一样,挺身而出,走向抗日战场;我们纪念他,去学习父亲无论追随哪个政党,都奉献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和坚定的信念!
让我们穿越时空,走入印缅战场!
1948年的曹老
碉楼五个月
1942年3月的一天,县里来了几位军官到路孔镇,动员青年参军报国。父亲曹正清从爷爷那里得到的消息,便跑去一看究竟。当时正有一位军官在宣讲参军的意义。军官站在高处对围着的人群说道:“小鬼子占领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同胞,抢夺我们财产。现在又从缅甸入侵云南,妄想从云南侵入抗战中心重庆,让我们当亡国奴,只要有点血性的男人,哪个人会无动于衷呢?来当兵吧,我们一起打鬼子!”瘦小的父亲站在人群中,认真听取征兵的条件,听说征录的是通信兵,于是加入拥挤的人群报名参军, 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原来参军入伍,首先是要有保人,爷爷便找了县里的一位邓排长给父亲担保,父亲这才填上表格,有了面试的资格。面试官看着长得又瘦又小的父亲,面露质疑,但是听到这个小瘦猴回答问题时口齿伶俐,机灵胆大不怯阵,勉强同意父亲的入伍请求。
那是1942年4月1日,不满16岁父亲就正式成为了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名战士,成为军政部属教导大队通信六团教导大队一队一名无线电通信兵学员。与父亲一同参军的战友有姜荣辉、张文林、张中任等。
脱下学生服,换上灰色军装,自己俨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可是没想到,瘦小的父亲实在撑不起这身喜欢的军装,穿在身上晃晃荡荡,又肥又大。裤子还有办法变短,只要将长长的裤筒卷到膝盖上就可以了;可将上衣变短就没那么简单了,父亲只好原封不动地穿上了。你想会怎么样?结果是那两只口袋都拖到屁股下面了,走起路来无论他怎样的昂首挺胸,那瘦小的身躯都无法支撑起这件庞然大物来,身边的人见了都忍不住笑。
当时与父亲一起征收的无线电通信兵大约100多人,有线电通信兵100多人,编为一大队 ,一大队有4个中队,一、二是无线电, 三、四是有线电,都是16-18岁的学生,父亲与姜荣辉、张文林是学无线电的,张中任是学习有线电的。参军后,他们首先集中培训。训练地点是在荣昌县七宝岩胡汉民家的大院里,大院里有四座碉楼,分布在四个角。那碉楼既古老又硕大,主楼五层,另外还有3个附属楼 ,每个碉楼可以容纳100多人。在这里训练的是通信团的一大队, 父亲被编在无线通讯一大队一中队一班,一个班13-14人,住在西楼的四层的一间屋子里,是一个连着的通铺。父亲所在大队的队长李永胜是重庆人,排长林大江是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生,负责培训无线电基础知识,王班长是一个42岁的老兵,负责训练日常行为规范和早操跑步。
父亲后来说,自己当时也没有考虑太多,认为不种地也不会挨饿,又能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还能上学挣钱帮助家里,多好啊,这也是父亲最初参加国民革命军的目的。
基本训练方面,由王班长负责。每天早晨听到起床号,就以最快的速度,穿衣叠被、站队、向左右转、立正稍息、走步跑步、行军睡觉、军务整理……一切行动听指挥,迟到、早退、超时等,都会受到惩罚。就比如说用餐吧,时间既不能超时,又得在规定时间内将盘中的食物吃完,否则将被视为不合格,因此,每次就餐时,一旦哨声响起,餐厅内不会听到一丝喧哗,只有快节奏的咀嚼食物的声音,后来的实战证明,这些训练,为以后奔赴印缅战场打下了基础。
专业技能方面,由排长林大江负责传授。父亲和战友们在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之前,先学习基础英语,背诵26个英文字母,和简单的无线电用语。重点还是学习无线电专业知识,背诵密电码,发报,收报。收报必须书写工整,发报必须每分钟发出120个汉字,100个阿拉伯数字,还要学习简单的无线电修理维护技术。那时年轻,训练也刻苦,没多久,这些技术父亲都能运用自如了,在这些学员中,聪明的父亲是第一批考核合格者。
生活方面,参军以后,对父亲这些娃娃兵来说,最幸福的是不用饿肚子了。每顿饭都有青菜和管饱的大米饭,有时候改善伙食,还能吃上一顿牛肉、鱼。每个月每个士兵还有4元军饷(华币)补贴家用,训练、学习之余,每天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父亲就与战友三五成群地到城里看川戏,每个月还放两天假,可以回家,但是无论回家还是外出看戏,都必须向班长请假外出的时间,回来以后向班长报告销假。紧张而有规律的部队生活让这些新兵日益精神焕发。
在碉楼里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培训,这些学生兵在这里接受了正规的学习和训练,由一个自由散漫的淘娃子,成长为国民革命军一名训练有素的钢铁战士,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蜕变,由为了养家糊口到承担驱逐侵略者保家卫国的责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