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丁方荛
出生年:1924年
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内江
现住址:内江市
身体状况:在世,生活基本自理。
婚姻状况:已婚,老伴已去世。
子女情况:四个子女(两个退休教师,一个做小生意,一个公务员)
部队番号:中国驻印军独立警卫营(国际宪兵队)三营
部队职务:上等兵
入伍时间:1944年秋季在成都济川中学读书,报名参加抗日远征军。
入伍地点:成都报名,黄腾坝(皇城坝)坐运输飞往到印度雷多(汀江)。
参加战役:参加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及战地十四医院的防守和值勤任务,知道日本投降。
从军经历: 1944年秋季,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因与英美军协同作战,对士兵的外语能力与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为弥补兵源不足状况,改善兵源质量,迅速提高军队战斗力,国民政府广泛动员青年学生从军参加抗日战争。在济川中学读书的丁方荛(丁方尧)对日本侵略者对国家的侵略、民族的蹂躏深恶痛绝,于是自愿报名参加抗日远征军。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的无情,大多数家长都舍不得送儿子到国外的战场,他们都把儿子的离去看成生离死别,所以,很多家长都跑到成都劝儿子回老家。丁方荛(丁方尧)远在老家的父母得知他报名参军后,专程到成都劝他放弃从军的念头。虽然他口头答应了父亲的要求,但在那时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抗日宣传的感召和爱国情绪的感染下,他还是瞒着父亲毅然决定从军抗日。当他瞒着父亲跑回学校时,部队已经给每位报名者发放了衣服,整装待发,他只好在寝室里穿起那些被父母劝回家的同学的衣服和大家一起到黄腾坝坐上了飞往印度的闷罐飞机(运输机)。年轻的丁方荛(丁方尧)就这样不顾父母的劝阻,怀着满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投入了抗日战争。
丁方荛(丁方尧)和战友们所乘飞机是闷罐飞机,比较颠簸,因为是运输机座位少,大家只好一个挨着一个盘腿挤坐在一起,当时日本人封锁了正常航线,所以他们走的是著名的驼峰航线到雷多(汀江)。
到达印度雷多(汀江)后,接收他们的军队烧掉了他们从国内穿去的衣服,对每个人进行消毒后,让他们换上了美式的服装。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分到哪里,只知道跟着领队走。最后,他被安排在了中国驻印军独立警卫营 (国际宪兵队),接受为期3个月的新兵训练和教育。新兵训练结束后,丁方荛(丁方尧)被所在独立警卫营(宪兵队)负责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及战地十四医院的防守和值勤任务,并在战地十四医院服役至日本投降。
1944年,中国开始了在缅北和滇西的反攻,在印度的时间里,丁方荛(丁方尧)所在部队没有和日军交过锋,过得还算安稳。所在部队属于警卫营,生活上有专门的炊事班为他们做饭,伙食也还可以。和美国士兵相处也还不错。休息的时候,战友们聊聊天或到森林里转转,听他说在森林里逮住过一只小猴子,在营区喂养了一段时间,小猴子的活泼可爱给他们单调的营区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随着远征军陆续回国,丁方荛(丁方尧)随所在部队回到上海,所在部队曾接受日军一个汽车团的投降,后随部队调到南京,参与国际联欢社执勤任务。
1946年丁方荛复员回到四川。在回乡的途中,他没弄清楚部队统一安排,在四川内江提前下车回到了老家。回家后,他又在内江中学学习一学期,后来听在成都读书的哥哥带信回家说,学生远征军复原后可以回成都原来的学校继续读书(参加远征军时保留了学籍),于是联系上原来学校后,他被保送到了成都省立会计专科学校学习。